指標最優化 設備高效化——攀鋼西昌鋼釩完成一季度生產經營目標側記
來源: 中國冶金報社 發布時間:2023-04-21
今年第一季度,面對種種困難,鞍鋼集團攀鋼集團西昌鋼釩有限公司全體干部職工團結一心、攻堅克難,追求指標最優化、設備高效化,強化供產運銷各環節緊密協作,積極落實各項降本增效措施,突出重圍,順利完成攀鋼集團下達的生產經營目標。
優化指標 降低成本
優化經濟技術指標,實施低成本戰略,是西昌鋼釩第一季度生產呈現出的一大亮點。該公司按照全員、全過程、全系統參與的管理思路和目標成本管控模式,對支撐降本的每一項指標、每一類產品、每一個項目,從人、機、料、法、環等方面逐一展開攻關。
該公司煉鐵廠在認真研判原燃料保供狀況的前提下,開展高爐生產穩定性定量評價,力保生產穩定順行;高爐堅持大風量、大富氧提高冶煉強度和改善渣鐵分離條件,高爐利用系數、燃料比、鐵損等指標持續優化,第一季度生鐵產量計劃完成率為105.2%,燃料比和鐵損較2022年均分別降低16.83千克/噸鐵和1.22%,有力地促進了效益提升。
該公司煉鋼廠優化生產組織,縮短全流程物流運行時間,提高均衡生產水平;通過循環留渣減少轉爐主渣料消耗,大力開展鑄余渣熱態回收、鋼渣回收利用、低溫低氧工藝、合金和廢鋼預熱等技術應用;優化鑄坯清理及判廢,第一季度全流程鋼鐵料消耗實現月度三連降。該廠加強鐵水罐保溫和周轉管理,降低鐵水黏罐程度,3月份,該公司鐵水罐周轉率完成3.53次,創月度歷史最好水平。
該公司板材廠通過嚴把板坯原料進廠關、降低熱軋中間坯厚度、減少切頭切尾損失、加大燒鋼和軋制工藝攻關、優化機組計劃編排減少過渡料和切邊量、提升設備功能精度保障能力等措施,成效顯著。3月份,該公司熱軋成材率達到98.41%,冷軋成材率達到95.88%,板坯熱裝率達到71.12%,均創月度歷史最好水平。
第一季度,西昌鋼釩各工序積極落實降本增效措施,工序降本完成率達141%;高爐利用系數、全流程鋼鐵料消耗、熱軋材成材率、冷軋材成材率、板坯熱裝率等多項技術經濟指標創單月歷史最優。
高效協同 提升效益
“第一季度完成生產經營目標,是供產運銷協同配合的結果?!蔽鞑撯C相關負責人表示,與攀鋼物貿公司、攀鋼國貿公司及攀鋼西部物聯等單位緊密協作,環環相扣,努力做到供產運銷高效協同、無縫銜接,才能降成本、增效益。
第一季度,該公司積極做好煉焦煤、國內高品位粉礦、釩鈦精礦、球團、噴吹煤等原燃料保供工作,南線焦煤采購比例完成62.28%,較2022年提高10個百分點;加大中、高品位粉礦采購量,逐步降低進口粉礦單耗,第一季度50中粉和國內高粉采購總量每月保持在14.6萬噸以上;逐步提高球團配比,第一季度球團礦配比達38.6%,較2022年提高3.49個百分點,為工序降本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市場為導向,多生產用戶需要且具有邊際貢獻的產品,是西昌鋼釩堅守的原則。該公司突出抓好品種結構優化和質量效益提升,確保資源效益最大化;加大市場推廣、產品改進和應用技術服務力度;整合和優化攀鋼內部顧客服務資源,通過“銷售代表+服務代表+產品工程師”模式,實現與用戶“一對一、面對面”服務,提高響應速度和處理效率;通過對目標用戶的服務延伸,穩定供應鏈,獲取產業鏈增值效益。
供產運銷各環節相互協同提高預見性、前瞻性和均衡性,是運輸組織提高效率的一項重要舉措。該公司不斷優化廠內煉焦煤庫存指標和翻車機定檢修計劃,強化與西部物聯溝通聯系,及時了解在途大宗原燃料信息,提前編排翻車機配車計劃,提高卸車作業效率;狠抓鋼鐵產品外發管控,靈活調整火車、汽車外發運輸方式,使產品外發及結算保持了穩定、高效勢頭。該公司第一季度局車延占費實現月度三連降的良好開局。
強化管理 管控庫存
該公司強化“快進快出、經濟高效”的生產組織原則,從提高合同投料精準度、減少中間產品物料停滯、優化機組排產計劃、提升產品裝車外發及銷售結算效率提升等方面分類梳理,制訂各環節存貨控制措施,并將控制目標、責任、措施層層分解落實到單位、個人負責,加強產品存貨日常管控及實物信息管控,按計劃實施積壓庫存的清理工作。
該公司堅持把降低實物庫存作為生產組織的核心工作,在嚴格控制原燃料、輔材、備品備件等采購需求量,加強“先利庫再修復”備件政策實施基礎上,鐵前系統強化原燃料保供的計劃兌現管控,優化品種結構和庫位管理,實現低庫存保供;鋼軋系統以穩定熱軋生產為中心,通過加強鑄坯質量管控、提高鑄坯熱送熱裝率、強化熱軋軋機運行管控,提高熱軋線產能,嚴控板坯庫存;通過提高軋線工藝穩定性和一次計劃兌現率,降低質量改判率和返修量,控制鋼卷庫及冷軋原料庫庫存。
此外,該公司還安排專人按日跟蹤落實各環節庫存情況,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資源配置,使產線與市場銜接更加緊密;積極協調攀鋼國貿公司利用目前鋼鐵產品市場價格趨穩的較好契機,加快無合同板坯清理和現貨處置,確保合同快速兌現,產品庫存低位運行。3月末,該公司存貨周轉率完成16.28次,處于行業領先水平。(中國冶金報社)
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網站凡注明“學會秘書處”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四川省金屬學會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站協議授權的媒體或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上述作品,并注明“來源:四川省金屬學會”。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站凡注明“來源:XXX(非學會秘書處)”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登載此作品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學會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內容僅供參考,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四川省金屬學會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