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從小到大,它如何影響世界?揭秘小麥的“全球之旅”
來源: 光明三農 發布時間:2023-10-16
你是否想過,我們吃的每一餐,都受到一種古老而強大的植物影響?這種植物就是小麥——世界最古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從兩河流域的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區開始,小麥已經陪伴人類走過了大約12000年的歷程。它的存在,不僅塑造了我們的飲食文化,也影響了全球的經濟格局。
那么,小麥是如何影響世界的呢?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個古老而重要的糧食作物。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稱,代表種是普通小麥(學名:Triticum aestivum L.),屬于禾本科作物。人類種植小麥的歷史,從一粒系小麥進化為二粒系小麥,又進化為現在的普通小麥。
小麥以其強大的適應性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從內陸到海濱,從盆地到高原,均有小麥的身影。因其喜冷涼和濕潤氣候,主要種植在在北緯67度到南緯45度之間,尤其在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和北美洲最多,其種植面積占世界小麥總面積的90%左右。
在世界小麥總面積中,冬小麥占75%左右,其余為春小麥。春小麥主要集中在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占世界春小麥總面積的90%左右。小麥的主產區在亞洲,面積約占世界小麥面積的45%,其次是歐洲,占25%,北美洲占15%,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各占5%左右。
目前,全世界有50余個國家的小麥產量超過130萬噸,其中有14個國家超過1000萬噸,分別依次為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法國、加拿大、德國、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烏克蘭、土耳其、伊朗、哈薩克斯坦、英國。緊隨其后的波蘭、埃及、阿根廷都在900萬噸以上,西班牙、羅馬尼亞、意大利都在700萬噸以上。
小麥是世界第一大口糧作物,是人類生活所依賴的重要食物來源,全球約有35%-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要糧食。普通小麥籽粒磨成面粉后,可加工制作面包、饅頭、面條、方便面、餅干、糕點、油條、油餅、火燒、大餅、煎餅、水餃、包子、餛飩以及西方人喜食的比薩餅等各種各樣的食品;硬粒小麥的面粉可以制作西方國家人民喜愛的硬粒小麥面條和通心粉等食品。浮小麥(未成熟的籽粒)還可以作為中醫藥的材料,小麥苗汁還是近年來流行的健康食品之一。小麥籽粒磨粉后的副產品麥麩可以作為家禽、家畜的精飼料,此外還可以作為釀酒、醬油、食醋、麥芽糖、麥曲(酒曲的一種)等的原料。
小麥籽粒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質元素,易加工、耐儲運,不僅是世界多數國家各種主食和副食的加工原料,還是各國的主要儲備糧食及世界糧食貿易的主要糧食品種。
亞洲和歐洲既是小麥生產大洲,也是消費大洲,亞洲產不足需,需要進口;非洲小麥產量很低,但消費量相對較高,需要大量進口;北美洲和大洋洲雖然產量不是很高,但其消費比例較低,大部分用于出口;南美洲生產和消費總量基本持平,這種供需結構也決定了小麥具有世界貿易性特點。
出品:科普中國智惠農民
科學顧問:趙廣才/博士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統籌:廖丹鳳 鄭鋒茂 王長海 張瑞杰
策劃:武玥彤 林佳欣
編輯:武玥彤
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網站凡注明“學會秘書處”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四川省金屬學會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站協議授權的媒體或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上述作品,并注明“來源:四川省金屬學會”。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站凡注明“來源:XXX(非學會秘書處)”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登載此作品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學會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內容僅供參考,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四川省金屬學會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