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屬學會簡介Sichuan Society for Metals
四川省金屬學會是由四川省冶金、材料科學技術工作者及相關單位自愿組成、依法登記的學術性、科普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
四川省金屬學會成立于1963年7月25日,掛靠四川省冶金廳?,F業務主管單位為四川省科協。
四川省金屬學會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服務社會、服務企業、服務會員”學會宗旨。連續榮獲四川省科協、中國金屬學會“學會工作先進集體”稱號;3次被評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省級學會之星”;是四川省民政廳“5A”級社會組織,四川省科協“十佳學會”,“標兵學會”,科協系統先進集體。
四川省金屬學會由會員組成,會員形式有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
具有中級或相當于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取得碩士以上學位的科技人員;高等院校本科畢業,并從事實際工作三年以上或自學成才并具有實際工作經驗和相當學術水平者方可成為四川省金屬學會的個人會員,學會現已累積發展會員7386名。
學會單位會員49家,包括攀鋼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屬下所有子公司)、川威、達鋼、德勝(及其屬下所有子公司)、峨鐵、四川冶金控股、四川大學(與冶金、材料相關的院所)、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華大學、成都理工、西南石油大學、四川省冶金設計院、四川省工業環境監測研究院、四川冶金地質勘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院等單位。
四川省金屬學會業務范圍:學術交流、咨詢服務、科技成果評價、技術培訓、成果轉化、科學普及、專利服務。專業涵蓋了冶金礦山、煉焦化學、鋼鐵冶金、軋鋼、鐵合金、金屬材料以及新材料、釩鈦、稀土、安全能源環保、冶金裝備、耐火材料等相關領域。
學會組建了冶金、材料智庫--專家委員會,由國內和省內知名冶金、材料專家組成。學會根據不同專業設立了專家庫和相關學術委員會,委員會主任委員均由川內知名專家、學者擔任。
學會重點開展了以下一些工作:
——學會緊緊圍繞冶金、材料領域技術進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積極開展學術活動,搭建了國家級、研究型(釩鈦微合金化高強鋼開發與應用技術交流會、釩(鈦)產業先進技術交流會、實用型(多省市聯合舉辦礦山、煉鋼-連鑄、軋鋼、安全環保等)、友好型、青年型五個層面的學術交流平臺,并得到全國冶金同行的認同。學會舉辦的“2019年西部先進金屬材料論壇”,獲得較大成功,在首屆川渝科技學術大會上被評為“川渝十大年度最具影響力學術活動”,受到大會的表彰。
——學會堅持把為經濟建設服務作為學會的首要任務,有序承擔政府有關部門委托和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引導科技工作者進軍經濟建設主戰場,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四川省金屬學會承擔和參與了“四川鋼鐵工業技術政策”、“四川省鋼鐵工業發展戰略”、“開發四川稀土資源”、“含釩熱軋帶肋抗震鋼筋技術條件”、“高強鋼筋開發與推廣應用情報研究”、“四川省釩鈦鋼鐵及稀土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四川省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技術路線圖”、“四川省釩鈦產業競爭力研究” 以及“四川省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等項軟科學研究,獲得省科技進步獎和省領導肯定。近兩年,學會還重點完成四川省科協科技智庫“關于四川省能源新材料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思考”、“四川省稀土新材料技術與產業發展對策研究”調研課題,并獲優秀獎。
通過省科協《科技智庫要報》向省委、省政府提出:《開展鈦金屬制取創新工藝路線研究》(2016年)、《為保障四川省的建筑安全建議在地震高發區強制實施<含釩熱軋帶肋抗震鋼筋技術條件>》(2017年),《發揮“鋰輝石資源”和“鋰鹽產業”優勢助推四川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2019年),《助推四川省稀土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2020年)建言獻策書,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視。
2017年省委省政府兩辦發文,四川省金屬學會作為十家試點機構之一,負責承接科技成果評價及國家、省級科技獎勵推薦兩項工作。
2017-2021年,學會共完成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攀鋼集團等單位提出的共175項科技成果評價。作為第三方機構提名的科技成果,參加四川省科技進步獎評審,共有5項獲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5項獲二等獎、33項獲三等獎。
學會推薦的項目獲獎的數量與質量在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中均處于同行前列。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被省科技廳確定為改革試點單位,得到同行業的認同。
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2015年來堅持創作“金屬材料系列科普讀物”,現已正式出版《鋼鐵-工業文明的脊梁》、《鈦--讓世界更精彩》、《神奇的新材料-炫耀世界》三冊。學會通過開展科普作品創作活動,不僅向大眾普及了科學知識,而且還逐漸培訓出一批冶金及金屬材料領域科普作者,外延了科普活動內容。
在青年人才的培養方面,學會設立“四川省金屬學會冶金青年科技獎”,連續舉辦五屆評選活動,此項評選活動已深深植于廣大會員之中,學會舉辦的青年學術年會得到會員們的青睞,論文投稿數屢創新高,質量也在不斷提升。通過活動把會員緊緊地聚合在學會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強國夢貢獻了科技社團的智慧。
學會發展到今天,得益于上級領導部門的大力支持。四川省科協、中國金屬學會給予我們工作多方的指導,省科技廳、省經信廳充分信任,民政廳科學管理,使得我們學會工作在常軌上正常運行。
學會內部治理堅持服務意識、效率優先、精兵簡政,優化結構、相互協同。秘書處設有學術部、科普部、青年部、財務部、綜合部(會員、法律),較好實現了精干高效辦事機構的設想。得到了會員單位的肯定。